用户名
密码
说明:注册并填写您的真实信息,能够帮助医生跟踪了解您的病情,并对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建议

hi
清理了 垃圾留言, 升级了验证码规则。
大家好
大家好,祝节日快乐
朱叔叔,您好!张璞
各位同仁: 我新創作了一个电视剧夲在我个人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zhushi1948 .如有意拍摄者可与我联系. 成都市第-人民医院 朱 轼主任医师联系方式 zhushi48@tom.com
大家好
各位同道.同学;你们好' 近来网站管理系统有错,无法上传文章,请大家见谅. 朱 轼 6.29
大家好
>>我要留言<<
您所在的位置->心血管疾病->详细内容
浅谈冠心病的防治
发布日期:2007-08-14     信息来源:     作者:张君戎    浏览次数: 6427 次

《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二)》 ——冠心病的定义 首先应弄懂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也可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早期往往无临床症状,中晚期若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70%时,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缺血甚至完全阻塞的情况,就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和猝死等,这就是冠心病的典型临床症状。 冠心病发作时心肌缺血、缺氧,由于心肌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血管的神经末梢,是能够引起胸部疼痛(心前区疼痛)的主要原因,即称为冠心病的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也是病人比较容易出现危险的信号,必须及时的诊治。(张君戎) 562 张君戎 2007-08-14 0 《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一)》 ——警惕心绞痛、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发作 在临床中通常典型的心绞痛均能迅速确诊,但是经常会遇到心绞痛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这类患者首先就诊的科室往往不是心血管科,例如牙痛(口腔科)、咽部不适(耳鼻喉科)、恶心(消化科)、上腹部不适或腹痛(普外科)、气紧(呼吸科)、颈肩疼痛(骨科)等。这些情况则有可能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使病员贻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能够引起胸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冠心病的心绞痛、心肌梗塞比较常见,而且最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有必要做好鉴别诊断。 根据笔者多年的内科临床经验,同样发现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不典型者容易漏诊或误诊,一旦发病又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所以对老年人突发胸闷、气促、心悸、恶心、呕吐 牙痛、肩痛、上腹痛等症状,不能用其它原因来解释的,应警惕急性心肌梗塞。对一些心电图变化不典型者,要警惕特殊类型的急性心肌梗塞(如心房梗塞、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等)。 总之,遇到疑似病例应常规作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并动态观察病情及心电图的表现,以便能迅速确诊治疗,减少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病死率。 (张君戎) 《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三)》 ——冠心病心绞痛的表现 疼痛部位常见胸骨中段或上段的深部,其次为心前区。并可放射至颈部、咽部、牙齿、左肩、左臂内侧直到环指和小指,也有的可放射至上腹部,偶有放射至大腿内侧。 突然发作的胸痛常有压榨、憋闷、窒息的感觉,胸骨下出现压榨或窒息性的剧痛。有时左侧胸部有压迫感或表现呼吸受阻的感觉,常常迫使患者停止原有的动作。一般不会有针刺、刀割、触电样疼痛。发作时某些患者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气短等症状,或有濒死恐惧感。可出现血压、心率、心律的改变,如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率增快或减慢等。 疼痛持续的时间多在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若超过30分钟则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疼痛的发生多有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诱因。发作时经采取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药物后,几分钟内疼痛会缓解。 心电图是诊断心绞痛的重要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常规心电图、连续监测心电图和运动负荷心电图等。很多病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心肌缺血和/或心律失常等改变,但有少数病例心电图可无明显改变。 (张君戎)《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四)》 ——不典型心绞痛的表现 不典型心绞痛的病人,往往难以精确的表达疼痛部位,有的病人仅见嗳气、打嗝、胸闷、气紧、剧烈咳嗽等症状。并且心绞痛发作的部位及疼痛的性质常常不够典型,容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 例如有些病人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往往不在心前区而是在颈部、牙床、咽喉、背部、肩膀、手臂和腹部等。还有的病人心绞痛发作时,可表现为手臂和手腕部出现麻木、沉重等不适的感觉。 对待这一些心绞痛病人,最重要的是做好鉴别诊断,可采用一些特殊仪器的检查方法,如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张君戎)《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五)》 ——冠心病的鉴别诊断 冠心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特别是在女性患者中多见。冠心病的胸闷、气紧、咳嗽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栓塞等),可通过症状、体征、化验和胸部照片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冠心病的前胸刺痛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胸壁疾病,如肋软骨炎、胸壁神经病变(主要有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等疾病。 冠心病的疼痛位于胸骨后,若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如返流性食管炎、食管痉挛、贲门痉挛等)。某些不典型心绞痛表现为上腹痛的,容易与胆囊炎、胆石症、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冠心病的心律失常和/或头晕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或胸椎骨质增生等疾病,可通过症状、体征和照片来加以区别。总之,冠心病与其它疾病,最重要的鉴别手段,是做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张君戎) 《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六)》 ——冠心病的自我防治 首先患者应重视精神的调养,要尽量自我解脱一些烦恼,恬静愉快的情绪,往往是预防冠心病的良药!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如太极拳、气功、散步、慢跑等都可选择,但须注意运动量要逐渐增加。其次患者必须戒烟,平时的饮食要清淡,切忌暴饮暴食,切忌进餐后立即睡觉,患者晨起宜先喝一杯水,这样能稀释血管中的血液,以减少冠心病的发作。患者最好不要做憋气的动作,如用力解大便、手提重物等,以避免诱发冠心病。 要积极治疗与冠心病有关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肥胖症等疾病,以减少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发作的因素。患者在冠心病发作时切勿惊恐,应该立即停止一切工作和活动,可躺下休息并用一些急救药自救。若患者一旦出现胸部疼痛严重、持续时间长、出虚汗多、呼吸困难、四肢冰冷等症状者,必须马上送医院诊治。 患者自己应怎样处理冠心病,终止发作可采用: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服用硝酸甘油(0.3—0.6毫克)舌下含化或消心痛(5—10毫克)舌下含化或速效救心丸(2—5粒)含化。预防发作可采用:消心痛(5—10毫克)每日3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毫克)每日1次口服,其它还可使用B-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药物。如果经自己处理病情仍不奏效者,应尽快就医诊治。 总之,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是危险信号之一,医生和病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心绞痛一旦控制不好往往有可能会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所以对患者要熟悉冠心病的特点,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张君戎) 《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十)》 ——不可疏忽冠心病预防的重要 在现代社会的今天,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许多国内知名人士(如陈逸飞、高秀敏、侯耀文、马季、古月等),都是因为冠心病而过早的离开了人世。众多活泼的生命突然离去,都是因为平时对冠心病预防的疏忽。 人们往往谈癌色变,但是提到冠心病多数人却认识不足,而且毫无警觉。殊不知,一个表面上看似健康的人,他的心脏和血管(即生命的通道)随时都有可能会堵塞和停止。动脉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如果这些斑块一旦破裂,可能马上就会发生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 研究表明:人类从20岁开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例会迅速增加,50岁以上85%的人冠状动脉已有粥样硬化斑块等。因此,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不是等到发生心肌梗塞和脑中风后,再亡羊补牢为时过晚。笔者要大声疾呼:冠心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张君戎) 605 张君戎 2007-11-01 0 《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九)》 ——冠心病防治的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医学日趋发展冠心病的防治,已从预防单一危险因素,到了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预防,是现代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战略转移,并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最佳策略。 现代临床医学主张,对冠心病采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等措施。一级预防是指对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例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的人群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治疗原发性疾病(如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例如消除血管炎症、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微循环等),以减少冠心病的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对冠心病的科学防治,必须要采用全方位、多角度、多环节的治疗措施。(张君戎) 604 张君戎 2007-10-31 0 《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七)》 ——冠心病防治的常见误区 一些患者仅凭有临床症状才用药,往往不认识冠心病是终生疾病,只要无心绞痛症状,便自认为是已病愈,故不能坚持长期使用有效的治疗。还有的患者滥用一些不肯定药物或疗法,如采用一些无依据的所谓单方、或某某丹、或某某丸、或某一种理疗等,甚至停用一些已肯定有效的药物治疗。 有些患者只图药费便宜,尤其在病情不稳定的时候,仅仅使用一些药效不稳定或性能不可靠的药物,致使病情控制不力。还有些患者自己看药物说明书用药,分不清主要与次要,过分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不愿意承担极少副作用的影响,反而承受了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巨大风险,使冠心病这颗定时炸弹,存在着随时引爆的危险!还有患者混淆有效药物与保健品的关系,平时忽视了改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轻视了长期预防冠心病的观念。 还有冠心病患者当以缺血为主的时候,而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往往不太愿意积极接受先进的介入或手术治疗。反而当心肌梗死发生后,常常又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或者在心肌梗塞区内已无存活心肌的情况下,反而又滥用介入或手术疗法等。 总之,对于冠心病的科学防治要有赖于:正确的认识、规范的治疗、合理的预防、长期的监测等,只有这样做才可能延长冠心病患者的生存,以及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要将科学的冠心病防治指南,转化成为合理的临床医疗工作实践!(张君戎) 603 张君戎 2007-10-31 0 《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八)》 ——冠心病防治的新概念   据最新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程度,是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因素。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占死亡的急性心肌梗塞和/或冠心病猝死的70%(非斑块破裂的死亡仅占30%)。   近年来,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并提出了“易损斑块”的新概念。据报道引发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元凶,是“不稳定斑块”破裂后引发的不同程度的血管栓塞,而且半数以上的病例无先兆而突然发作,目前尚无精确的预测手段。   在临床中对于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要保证其粥样硬化斑块的继续稳定。对于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更要促使其向稳定转化,以防止发生心肌梗塞及脑梗塞等。因此,使不稳定的斑块转变为稳定的斑块,是我们使用临床药物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依据。(张君戎)《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十三)》 ——防治冠心病的新策略 主要是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转变为稳定的斑块等,已经成为当前冠心病防治的最佳策略。 具体措施是要消除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合理健康的膳食、适当的体育运动、注意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心态平衡等,都会使冠心病和脑中风的发病率降低,并且有助于心脏保持健康。 降脂治疗: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须注意如果大剂量服用,可使少数病人出现血转氨酶升高,以及引起肌炎和肌病等副作用。 血小板抑制剂及抗凝治疗:冠心病患者若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和病死率。目前许多国家均将阿司匹林药物,列为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本用药,并且建议患者长期或终身服药。但须注意禁忌症和药物副作用,如出血、粒细胞减少等。(张君戎) 609 张君戎 2007-11-07 0 《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十二)》 ——防治冠心病降脂很重要 众所周知,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非常直接因果的关系。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脂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等。 据报道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若采取积极的降脂治疗措施,能大大减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措施,是降低过高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可大幅度降低冠心病甚至心肌梗塞的发生和死亡率。 研究表明,降脂药物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延缓粥样斑块发生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充分说明了强化降脂的重要性。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强化降脂的时代已经到来,目前对于降脂药物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限于降低血脂了,而是更进一步深入到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认识水平。(张君戎) 608 张君戎 2007-11-06 0 《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十一)》 ——冠心病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 据报道冠心病、脑血栓、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而且平均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 冠心病的病因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当今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饮食营养的改善甚至营养过剩等原因。使得血糖、血脂等化验指标出现异常,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影响人体健康和人们生活的质量。但是这些不良饮食、生活等习惯,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可一旦发生了高血脂、高血糖等情况,就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冠心病。 在当今社会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其发生危险的重要原因,是动脉血管易损斑块的破裂。所以,稳定动脉血管易损斑块使之不发生破裂,是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点防治措施。(张君戎) 《怎样做好冠心病的防治(十)》 ——不可疏忽冠心病预防的重要 在现代社会的今天,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许多国内知名人士(如陈逸飞、高秀敏、侯耀文、马季、古月等),都是因为冠心病而过早的离开了人世。众多活泼的生命突然离去,都是因为平时对冠心病预防的疏忽。 人们往往谈癌色变,但是提到冠心病多数人却认识不足,而且毫无警觉。殊不知,一个表面上看似健康的人,他的心脏和血管(即生命的通道)随时都有可能会堵塞和停止。动脉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如果这些斑块一旦破裂,可能马上就会发生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 研究表明:人类从20岁开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例会迅速增加,50岁以上85%的人冠状动脉已有粥样硬化斑块等。因此,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不是等到发生心肌梗塞和脑中风后,再亡羊补牢为时过晚。笔者要大声疾呼:冠心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张君戎)

[上一篇] | [下一篇] [返回标题列表]
版权所有©朱軾医生   设计制作:彩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8649号   
您是第5189269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