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说明:注册并填写您的真实信息,能够帮助医生跟踪了解您的病情,并对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建议

hi
清理了 垃圾留言, 升级了验证码规则。
大家好
大家好,祝节日快乐
朱叔叔,您好!张璞
各位同仁: 我新創作了一个电视剧夲在我个人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zhushi1948 .如有意拍摄者可与我联系. 成都市第-人民医院 朱 轼主任医师联系方式 zhushi48@tom.com
大家好
各位同道.同学;你们好' 近来网站管理系统有错,无法上传文章,请大家见谅. 朱 轼 6.29
大家好
>>我要留言<<
您所在的位置->高血压知识介绍->详细内容
高血压的防治应从“五少”、“五多”方面着手
发布日期:2010-12-01     信息来源:     作者:朱 轼    浏览次数: 4500 次

高血压的防治应从“五少”、“五多”方面着手



        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死亡的最大独立危险因素,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若按照目前情况继续往下发展,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达2亿之多,而知晓率仅为30%,知晓人群中服药率高达82%,而控制率又只有25%,仅占全体患病人群的6%,因此,高血压防治的“三率”令人堪忧,其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高血压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但要从多方面着手:



        一、从少年儿童抓起,重点在多数成年人



         高血压发病的因素很多,是一种多基因的疾病,有明显的家族史倾向,所以,初诊时医生往往要向患者了解其父母、兄弟、姐妹中是否有高血压病史,若有某位亲属已去世,则要了解其死因,看看是否因心血管疾病而去世。当然,尽管高血压固有遗传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一种可预防的“生活方式”疾病,注意这里强调的是“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显然有益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



          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其中之一便是钠盐摄入过多。我国大部分地区为高盐饮食地区,据2002年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为12克,其中农村12.4克,城市10.9克,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众所周知,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部分北方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30%,即每10个成人中便有3人是高血压患者,这也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多达300万人,其中一半与高血压有关。数据触目惊心,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所以,2009年世界高血压日和中国的高血压日采用了同一个活动主题——“限盐与控制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每人摄入食盐小于5克,相当于一个普通啤酒瓶盖平平一盖。试想,若我国居民的盐摄入量减少一半,估计每年全国可减少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病死亡50万人,这将要节省许多卫生资源。



        在临床工作,遇到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而血压控制不满意者,细问往往他们的饮食都吃得咸,在减少盐摄入,清淡口味后,血压也随之下降。



         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都在生命的初期形成,因此预防高血压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少年抓起,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清淡口味。口味是在生命早期形成的,因此,在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时,即应注意提供清淡的食物,尽可能少加或不加钠盐,并注意增加富含钾盐的食物,如增加土豆和香蕉的摄入。



        为了有效解决钠盐多、钾盐少的问题,国家正在努力立法,规范企业行为,所有加工食品都应明确标示钠盐的含量,限制高钠盐食品和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鼓励生产和销售加钾盐的食用盐。



         二、“少”吃“多”动,减少肥胖



         提倡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少吃高钠盐外,还应少吃富含油脂的食物,以低碳水化合物和东方人传统饮食(素食)为主,控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增加体力和体育活动。



        肥胖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及多种疾病的万恶之源,美国等欧美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减肥。



         WHO对于肥胖的定义,即肥胖是异常或额外体脂积累至一定程度,并可能损害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研究显示,肥胖不仅是多种慢性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还是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和食管癌等数种肿瘤的危险因素。目前衡量肥胖严重程度通常采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亚洲人BMI>25为超重;>28为肥胖;<18为消瘦,日常生活中已难于见到。当然,也有采用腰围指标衡量:亚洲人男≥90cm;女≥85cm。



         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总的来讲是“动得少”,如上下楼乘电梯、出门乘车,上班久坐电脑前,下班后又久坐电视前,边吃零食边看电视,许多单位工间操也不知不觉中消失了。这样下来,肥胖,体重超重的人群越来越多,尤其儿童又喜食炸薯条、鸡翅等高脂高盐食品,肥胖儿童成倍增长,成为全社会、全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在对1项儿童和青少年(12-17岁)观看电视时间长短的调查中显示,每天观看电视的时间大于4个小时的孩子,患肥胖的风险将增加2倍。所以,提倡运动、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刻不容缓。



       怎样运动,这可有讲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维多利亚健康宣言:“平衡心理,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这十六字健康箴言,不分国家地区,也不分民族人种,贫富贵贱,职务高低,放之四海而皆准。适当运动,是指一天之内每人至少有两次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耗氧运动,并不局限于散步,要求运动中要出汗,这才能达到耗氧目的。也就是说,活动之后的你,心率要在原有心率基础上增加60%以上,或是170—年龄=运动后心率。



       现在,有人又提出一种非运动活动产热(NEAT),消耗热量,如家中运动、游戏机跳舞毯,工作姿态调整。提出一种有助于增加NEAT的简单方法——条纹法(STRIPE):S代表选择(select),一种喜爱的活动;T代表必须制定特定目标(target);R代表达标后的奖励(rewards);I代表发现困难,并将其克服(identify);P代表计划(program);E代表评估(evaluation)这个过程。



       当然,对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不主张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如长跑。有心脏病史、脑卒中、肾脏病史的患者,不应参加竞技活动,以免情绪剧烈波动,引起不测。



        肥胖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及外伤,应寻求个体化治疗措施。



        三、“少”报侥幸心理,“多”做体检和观察,提高知晓率



        必须在儿童与青少年中加强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在高血压产生严重危害前控制高血压,普通成人应每两年体检1次,35岁以上血压正常高值者和肥胖者应每半年测一次血压,做到高血压早发现早干预。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的血压监测3次,每次高于140/90即可诊断。家庭血压监测也是及时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学生也应每年测血压,但标准不同于成人。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血压大于120/80即应到儿童医院参照国际上推荐的NECEP方法诊断,听取医生的意见,做适当干预。



       高血压分级法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分为三级:一级,140-159/90-99;二级,160-179/100-109;三级,≥180/110。医生对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血压分级水平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否、血脂、血糖、肾功)对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做出低危、中危、高危的评估。



         四、降压达标,“少”剂量“多”品种用药,提高治疗率、控制率



       我们主张抗高血压治疗,平稳降压,降压达标。也就是讲,不管什么年龄、性别、人种,成人血压都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肾脏病人、糖尿病人在130/80mmHg,两个月内需达到目标血压,大于等于65岁老年人可放宽至150/90mmHg以下。用抗高血压药物,主张“小剂量联合用药”,这是由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种机制所致,常见有水钠潴留,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盐敏感等。有的人以某一种机制为主,有的又兼有二、三种机制,单用某一种药物,可能仅缓解某一种机制过度激活的状态,无补全局;单药物剂量成倍增加,疗效并不成倍增加,而副作用明显加大.所以,“小剂量联合用药”是美国、欧洲、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明确提倡、肯定的。



           抗高血压药物常用的有六种:1、利尿剂,为双克、螺内脂、呋塞米等;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贝拉普利等;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卢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等;4、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β-Block),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比索洛尔、阿罗洛尔等;5、钙离子拮抗剂(CCB),如尼群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等。6,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α-Block),如哌唑嗪等;这六种药物的药理作用、靶点各不相同,相互构成一个六边形



         前几年各种药物可彼此自由组合,近几年,临床上多提倡如下用药组合形式,如ACEI+利尿剂;ARB+利尿剂,如固定复方単药片:海捷亚、复代文、安博诺;ARB+β阻滞剂;ARB+CCB;ACEI+CCB。钙拮抗剂可以和其他5种药任意组合,目前不主张但也不禁用ACEI+ARB。



       各种组合可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如利尿剂、钙拮抗剂(CCB)服用后可以反射性引起心跳加快,合用β-阻滞剂,可以对抗这一副反应,又增加疗效。单用某利尿剂可以引起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合用ARB,可以降低这方面的风险。α-阻滞剂用后易发生体立性低血压,尤其是老年人,现已很少单用,用时都要向病人做一交代,ACEI可发生干咳,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不可用,方换上ARB.   β-阻滞剂,在老老年(80岁以上老人)使用中,应监测心电图,防止心动过缓,传导障碍。 病人发现患上高血压,最好到心血管专科门诊,请医生诊治,听听医生的意见,医生处方用药,禁忌自行购药服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反应,贻误病情。



        五、长期治疗,“少”波动,“多”稳定,减少并发症



          抗高血压治疗是一项长期的治疗,有人讲是“终身治疗”,这也不无道理。“老老年人(80岁以上老人)抗高血压干预试验”(FEVR)发现,80岁以上老人给予抗高血压治疗,均会受益,明显减少心血管死亡人数,降低总体死亡率。 在抗高血压治疗中,坚持每日服药,减少血压波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高对血管壁的压力就高,血压波动好比河道中的水流来回冲刷河床,最终导致堤岸溃塌,因此保持血压处于一个平稳水平,是用药目的。各种药物的半衰期长短不一,抗高血压药物中,有的仅有2-3小时,有的可达30多个小时,也就是说,药效有长有短,在药物高峰消退前患者就应服药,以保证药物高峰不断,药效持续。所以,临床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多种情况(身体状况、工作环境、经济收入、药物禁忌症、适应症等等)决定服用哪一种药物,长效或短效,单用或联合。



         近来,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中,明确将高血压、糖尿病定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基层社区卫生中心加强了对高血压人群的管理,并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增加随访次数,提高用药报销比例,有效遏制了高血压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随访,一是血压监测,二是用药规范。家用血压计已进入家庭,高血压患者用药后血压达标,可1-2周测血压1次,不必天天测量,因为过于紧张反而引起血压波动。血压不达标者应天天监测(2-3次/天),并做好记录以供下次门诊时接诊医生参考,齐心协力将血压达标。当然,药物不能随意中断,在半月复查血压的基础上,再做出调整。



       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做到五“少”、五“多”,一定能降伏高血压这个“无声杀手”,迎接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

[上一篇] | [下一篇] [返回标题列表]
版权所有©朱軾医生   设计制作:彩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8649号   
您是第5189177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