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的北大梦 |
发布日期:2020-09-24 信息来源: 作者: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朱轼医生 浏览次数: 1691 次 |
|
这几天网上热传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链接,尤以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的显眼,在朋友圈中我看到原川医带习李老师写的短文,引起了我的联想。她写到“我看到网上一个农村寒舍前,一位代眼镜高瘦的男孩接受邮局专車送来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並送上一束鲜花,男孩被清华航空动力系录取,孩子有些拘谨,父亲奶奶手足无措的样子,只有妈妈露出笑容!这场面非常令人感动!真是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想想这个家庭和这孩子,这些年有过多少艱难困苦的努力和付出,现在终于到一个新的人生起点啦,热烈的祝贺他和他们一家!”看完这篇短信,自然又引起我的联想。儿子的北大梦。
2001年也是8月15日,我在单位上班,快近中午突然接到我父亲从家中打来的电话,他开口就讲:“恭喜你啊,环儿考上北大了,今天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来了。”我接完电话立即骑车回家,到家看到儿子、爷爷己打开北大录取通知书,那是一张浅绿色的十六开大小的对折的纸片,里面写上儿子的姓名及录取的专业,及到校报到时间,落款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并盖上北京大学招办的鲜章。儿子终于叩开了北大的校门,开始了北大梦。夫人也从单位赶回来看这份录取通知书,我们一家人为儿子高兴。一会保姆周婆婆买菜上楼,推门就讲:“门口的人都向我道喜,说朱儿子考取北大了!北大是好好的一个大学嘛?,啷格那么多人都喜欢?”我讲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所以大家都喜欢。
此后,我们拿着这份北大录取通知书去办戶口,去办汇款交学费,經办人看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都露出赞许的目光。
儿子从小就有读北大的梦想。他上小学六年级时,我和夫人利用到北京出差开会的机会,有意带上他到北京看看,专门用一天时间带他去参观游览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我们一家人都惊叹北大秀美大气的皇家园林风光,更为北大深厚的人文科学文化历史底蕴所折服。我们希望儿子今后能到北大来读书学习。他也暗下决心高考上北大。
他这次考取北大让我们感到既惊喜也有些意外,他小学成绩并不拔尖,读初中也是交了三万元择校费的“钱学生”。这也好,让他感到压力,他曾对人讲,他是化了钱来读书的,每天比同学多化30多元钱,不努力对不起父母。从初二开始,他一直在他们班及年级处于一,二名的位置,中考学校不让他报考其他的名校,直升本校,也坚定了他要读北大的决心。为这个梦,他一直在努力。
这也有一个小插曲,95年春节,我到范昕建同学家去看望他,他当时由华西派往筠连县任科技付县长,他这次回蓉休假,只待几天,还未说几句,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又来了,他与老范谈完事要走,老范喊住他,对我们俩人讲,我这次回成都就是想为筠连县希望工程多拉几个支助,你们能不能支持一下,各认领一个名额,我和石应康都爽快答应,留下联系电话。
几天后,我接到筠连县教育局的电话,他介绍了一个学生与我联系,并将汇款收款单位名称告诉我。此后,我将支助款寄到筠连县,那位小男生也来信表示感谢,此后每期末他都来信汇报他的学习生活情况,我都將信拿给儿子看,要求他与这位同学联系,回信,他都嫌麻烦,未回信。我只好用一张那几年盛行的有奖明信片给他回信。不久收到他的来信,他信中讲,寄给他的明信片在他们全校同学中转了一圈才回到他的手中,断断续续收到他几封信,就无消息了。2000年9月中旬一天查完房回到办公室,发现办公桌子上放了一封来自北京大学的信,信封是印有北大校徽的白色北大专用信封,我以为是在北大教书的表姐寄给我的,打开看,原来是筠连县的那位小男生第一次高考不理想,在他学校的支持下又复读一年,今年考取北大经管学院营销专业,他来信告之这个喜讯。他是他们筠连县49年以来第一个北大新生。我將这个北大来信拿给儿子看,他看后讲了一句,我也要考北大。
送儿子到北大报到,与那位筠连县学子见了一面,此后再无联系,在此祝愿他平安幸福。
这次儿子考上北大也是幸运的,他在高考前的预考中,二试成绩很不好,被他们校长喊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也编造了一个“谎言”,我说我请我们医院的一位名中医替你算了一卦,他既会看病又会算命,他讲你考北大还差一点,这一来引起了儿子警醒,他也不敢再去看周星驰的搞笑电视剧,一心一意扑在高考备考准备上。那一段时间家里电话几乎成了儿子同学的物理数学的咨询热线,一天到晚电话不断,他都感到有些不耐烦了,我并没有像有些家长那样关闭电话,让他敞开打,我对他讲,教学相长,你每回答同学一道问题,就是温习了一个章节,你再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那就更有收获了,你对同学的问题要认真解答不能直接告诉答案,应付别人,我在川医读书时辅导少数民族同学就有这个体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儿子也是这样照办的。事后证明这种作法不仅没有妨碍儿子的复习,更有助于他的提高,高考成绩出来他数学成绩近满分。现在总算如愿,有了好的开端,儿子兴奋二天,很快平静下来,他知道他的高考成绩在北大新生中算中等,今后入校后面临更大的竞争,他不愿落后,又开始复习功课。
我常对儿子讲,在文革时期既无书可读,又无学可上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时期,人生最遗憾的事就是未接受到高等教育,不管你读清华北大还是一般大学有书读就是好事,能读清华北大当然更好。被北大录取了,仅是一个好的开端,今后的路还长,不可松懈。
儿子在北大读书期间,刚好我们医院参加北京阜外医院主持的一个国际高血压临床观察科研项目,利用到北京开会的机会,我常去北大看他及他的室友,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后来得知他们寝室的一位室友来自浙江,高考成绩近700分,入校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打游戏入迷,第一学年期末考试三门不及格,被学校劝退,这多可惜,多伤父母老师的心。
四年的北大学习为儿子今后的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及斯隆奖打下了坚实基础,感恩北大,难忘北大。
现在,儿子将当年的北大录取通知书及毕业证随时带在身边,一是学历证明,二是砥砺前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 [返回标题列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