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说明:注册并填写您的真实信息,能够帮助医生跟踪了解您的病情,并对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建议

hi
清理了 垃圾留言, 升级了验证码规则。
大家好
大家好,祝节日快乐
朱叔叔,您好!张璞
各位同仁: 我新創作了一个电视剧夲在我个人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zhushi1948 .如有意拍摄者可与我联系. 成都市第-人民医院 朱 轼主任医师联系方式 zhushi48@tom.com
大家好
各位同道.同学;你们好' 近来网站管理系统有错,无法上传文章,请大家见谅. 朱 轼 6.29
大家好
>>我要留言<<
您所在的位置->高血压知识介绍->详细内容
一次充满中国元素的美式婚礼 朱轼
发布日期:2020-12-24     信息来源:制作     作者:朱 轼    浏览次数: 1752 次

一次充满中国元素的美式婚礼

----------------旅美游记(7) 朱 轼

儿子的一个中国女同学要结婚了,她来自中国浙江,南京大学化工专业毕业,现在也在密歇根大学读博士,已是第五年了,转眼即博士毕业,要谈到找工作一事,她的男友也是南大同学,本科毕业后留在国内发展,两人分分合合好几次,最终男友也争取到赴美留学的机会,这才谈到结婚论嫁。他们二人都已是28、9的大龄青年了,听儿子讲,他们筹备这个婚礼已是好几个月的事。女同学赴美后不久信奉基督教,每周都要到教堂参加礼拜,听牧师佈道,诵读圣经,也结交了不少中国华侨教友及外国教友,他们今天选择的婚礼地点,就在密大安娜堡30公里外的一个中国福音堂。

10月25日,礼拜六一大早,天气晴朗.我们透过窗户,就看到街对面公寓内的几个中国留学生忙里忙外,往几个汽车上装物品,新郎新娘化好装,先开车前往教堂,那里还有事情要办,快近中午,这几辆汽车也相继开出,前往福音堂。

赴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男男女女,恋爱结婚,对方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跨国婚姻的很少很少。这与双方文化家庭背景,生活习惯,语言交流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80年代初几对令人艳羡的跨国婚姻的明星,现在已是劳燕分飞,各奔东西,有的甚至反目成仇,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了。举个例子,在对待老人赡养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人东方文化往往是居家养老,老人与儿女们住在一起,彼此关照,其乐融融,往往以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为荣,成都还有一条老街叫五世同堂,可见人们崇尚老少一堂。

而西方文化却是,儿女长大了,成人后另行居住,另立门户,老人们也要独居一处,如果老伴去世,自己生活困难即到老年公寓安享晚年,不给儿女们添麻烦。儿女们成家后,添了孙子,多半也要儿女们自己带,老人顶多去帮帮忙,照看几天,不会把孙子带到自己身边照理,抚育成长。中国家长却不同,一旦儿女添了孙子,立即前往儿女家住在一起全心全意照理小孙子,有的甚至还把小孙子带回自己两老口家中脯养。

西方人强调独立,认为儿女们长大了,应有自己的空间,隐私,排斥他人来干预自己的生活。中国人认为,父母眼中,儿女们再大都是小孩,应给予关照,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女们也孝顺,一位中国女留学生在美结婚生子,几年后其母去世,其父也老了,女儿将老父亲接到美国来共同居住,在美出生长大的小女儿,就很排斥,她问她母亲:“爷爷为什么和我们住在一起呢?美国同学的爷爷奶奶都在老人院居住,他应该去住老人院。”这位母亲听到这番话后,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她在想,我老了后,我女儿会像我对待我父亲一样对待我吗?

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人的教育:百事“孝”为先。西方人力主儿女、父母都应独立,不依赖任何人。加上对子女教育的分歧,夫妻生活的要求不一样,有这种文化差异的夫妻,不发生争吵,不发生感情变故的事那才怪。在中国,老人在养老院去世,在旁人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儿女们也感到愧意。

正是这种现象的出现,儿子一进北大,我就鼓励他在同学中交朋友,谈恋爱,由于忙学习,忙出国,也无缘份,到出国也是男单选手。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读博士期间,才在北大校友会组织的活动中认识我儿媳(北京人,也是北大毕业,父母也是工薪阶层),二年后结婚。

我们两夫妇到美国后,儿子儿媳的中国留学生同学常来玩耍,聚会,都是成双结对的中国人,中国同学。

我们公寓内的一对年青夫妇,男方是台湾人,女方是上海人,也是从台湾將婆婆接过来帮忙帶小孩的,彼此相处非常融洽。每年暑期一过,新学期一到,中国大陆的留学生来到美国各大学,来自香港、台湾甚至日本、韩国的男单选手们纷纷去帮忙,向女同学大献殷情,力争能在新来的大陆女生中物色到自己的另一半。在美国大半年,见到许多对白人妻子黑人丈夫,但未见到一对中国妻子黑人丈夫。因为差异太大了,无法结合。

为了参加婚礼,我一大早起来,我将箱子中带去的西服、白衬衫、领带、一双好皮鞋翻出来,修面,儿子也将一年前结婚所用的西服、衬衫、领带找了出来,打扮一番。夫人和媳妇更是忙碌,做头发,涂口红抹胭脂,比试衣服,搭配鞋袜。

在美国和中国一样,举办婚礼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我称为结婚工程。从决定到举行,其中要花去多少时间、精力那是无法计算的,年轻小夫妻在忙,双方的父母和亲友也在摇旗呐喊,齐力助威,帮助不少,给力给钱。在美国更是如此,儿子所在研究室的一位美国女同学要结婚了,也就是要嫁人了,男方也是一个美国人,女方母亲一年前辞职专心筹备这件事。婚姻是大事,古今中外无一例外,说美国人把婚姻看得很随便,那是假话,婚姻是承诺,不可轻视。参加别人的婚礼也是很郑重的一件事,从服饰到举止,都不可随意。

婚礼定于下午3时举行,午饭后我们一行四人开车前往中华福音堂。天气好,晴空万里,凤景如画,一路高速,2时左右即到.福音堂规模不大,礼拜厅内已坐了不少华人教友,相继中国留学生同学陆续进入礼堂,个个身上西装革履,白衬衫,艳丽的领带,十分阳光,女士也是服装鲜艳,容颜动人。彼此热情打招呼,聚在一起交流,大家也把参加同学的婚礼作为一次聚会的机会。一位女同学用神坛上的钢琴演奏莫扎特等著名音乐家的钢琴曲,曲调舒缓,十分悦耳。

3时正,婚礼开始,神父登上神坛,神父是一位慈祥的白人老头,他手按在圣经上,默诵一番,新郎站在神坛旁,新娘身披白色婚纱在两位女同学的陪伴下步入礼堂,人们目送新娘来到神坛前,新郎也上前牵住新娘的手一起来到神父面前,犹如电影中所见的那样,神父念到“你们不管贫穷、疾病、灾难都永远在一起吗?”婚姻誓词,最后问男方“你愿意吗?”新郎响亮回答“我愿意”。又同样程序问到新娘,新娘也回答“我愿意”。在神父、在众人的注视下,男女双方交换结婚戒指

全体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祝福这对新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神父也走下神坛,摸了摸新郎的头,祝福一番,又拍了拍新娘的肩,笑眯眯的亲吻了一下,表示祝福。人们相继上前和新郎新娘握手祝贺,并合影留恋。

祝贺完毕,主持人请大家到楼下的餐厅参加婚宴,人们又涌到半地下室的餐厅内,分坐在餐桌旁。主持人即是新郎新娘的南大同学,他宣布:“现在,我们婚礼继续。”我们都感到惊奇,在异国他乡怎么办呢?

餐厅的后半部分已挂上一幅大屏幕,新郎新娘已換上中式服装,新娘着红旗袍,手捧鲜花,站在大屏幕旁。主持人宣布:“请夫妻双方对拜”新郎新娘一改刚才严肃的神情,轻松的彼此点点头,大家也嘻笑一番。主持人突然宣布:“跪拜双方父母”我们都伸长脖子,找他们的中国父母。突然,大屏幕上现出新娘的父母,他们已身着唐装,早已等候在视频的另一头,新娘父母站起来,看着女儿、女婿,十分激动,还未讲话,已泪流满面了,这边新娘也是声音哽咽:“爸爸、妈妈,你们还好吗?注意身体健康,你们久等了。”原来在国内的同学帮助下,在他们浙东老家,用电脑视频接到婚礼现场转播,当地刚好是半夜。

新郎的父母在国内山区,网络不通,只好用录像机摄下他们的讲话录相,用电子邮件发过来,在婚礼现场用电脑播放出来。两位老人也是一脸沧桑,身着中式服装,祝福儿子、儿媳新婚快乐,白头偕老。大家都为这个场面所感动。

主持人又宣布现在是自由祝贺时间,请大家献上各自的祝福,一位英俊高大的南大学生站起来:“新郎、新娘和我都是南大的同学,新娘是个好姑娘,我们几位同学也心仪新娘许久,最后,我们决定用足球赛射门决定谁追新娘,比赛很激烈,临门一足,我绊倒了,输给了新郎,所以,他追到了新娘,希望你们珍惜这段感情。”他风趣幽默的讲话,赢得了大家的一阵阵掌声,多抬举新娘啊!一位北大同学用横笛演奏一首“梅花三弄”, 曲调喜庆热烈,演奏水平达到专业水平。最后一位也是北大同学,是北大流行歌曲演唱比赛第二名,他用吉他演唱了一首“外婆的澎湖湾”,勾起人们的怀旧情结。

婚礼的高潮是抛鲜花,新娘背向大家,用力向后抛,花落在谁手上,谁今年就要交桃花运,与心中的白马王子或公主喜结连理。主持人一讲完活动要求,一大群未婚男女都涌上前去,还有几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姑娘,大家嘻嘻哈哈,笑了一阵,主持人读秒:“三、二、一。”声音刚完,新娘用力将手中的鲜花朝后一抛,由于用力过大,鲜花先撞到房顶棚,又弹下来,刚好被一个美国姑娘抓住,她十分激动,连声高呼“我要交Tao Hu Yin(桃花运)。”

婚礼完了,请大家入座参加婚宴,美国的餐厅内无中式大圆桌,只有长方桌,大家随意入座,每人得到一份一次性餐具,然后,按桌次前往菜品台取菜。这些菜也是中西合璧,有凉拌菠菜、沙拉、西红柿炒蛋,也有烤鱼、炒虾、白菜汤,这些都是几位中国留学生忙了半天的杰作。自助餐没有中式婚宴那种彼此劝酒敬酒的热烈场面。

晚宴后,也快天黑,大家要回家了,走出教堂,天气已近深秋,昼夜温差大,阵阵凉风袭来,我看见姑娘们直呼好冷,双手抱肩,直朝自己的汽车前奔去。见到这种情景,我顿生怜悯之心,这些姑娘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求学,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开个车在高速路上行驶,一个人在庞大的超市内推着购物车买菜,一个人独自做饭,国内父母要知道这种情况,他们也会心痛的。真希望他们早早地结婚,有一个可呵护的人,有一个可遮风避雨的港湾。

在回家的路上, 我问儿子:” 你对这个婚礼感觉怎样?”. 儿子回答:”就是太长了-点”. 我讲:” 你们的婚礼又太短了-点.”

儿子儿媳相识二年后, 新学期要开学了, 又要重新租房, 他们想节省房租住在-起. 我对儿子讲, 你们要住在一起, 必须先结婚. 于是他们二人积极筹办婚礼, 约好一天下午, 他们身着婚礼服, 在双方导师和同事. 同学的簇拥下来到镇民政厅登记结婚并举行婚礼. 他们二人先在一式三份婚姻登记表上填表并签下双方的姓名. 一份留民政部门存档, 男女各执-份. 填完表他们来到大厅, 邀请到的一位白人民事法官身着法袍己站在主席台前, 也是-位慈祥的老头.

儿子儿媳二人牵手来到法官前. 法官也是分别先宣读了婚姻誓词, 然后儿子儿媳分别用英文回答:” 我愿意.” 于是在法官及众人的注视下交換结婚戒指, 然后两支手握在一起高高举过头, 在观众席就座的老师和同学全体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 祝福这对新人喜结连理, 祝福他们百年好合, 白头偕老. 法官老头也笑咪咪地看着这对新人签下自己的大名. 婚约生效了. 老师. 同学涌上前来向这对新人祝賀, 拍照留念. 儿子又將带去的盒装甜点心分送给大家, 让大家分享他们的幸福.

婚礼后, 儿子儿媳又来到附近的公园内拍婚纱照. 从他们发回来的录相看, 整个过程不过半个多小时. 我就这-个儿子, 未能参加到他的婚礼, 总感到遗憾, 第二年他们回国双方父舟分别在北京, 成都为他们补办了婚宴, 我们邀请儿媳父舟来成都相聚, 我们俩亲家才第一次见面。

婚礼不管是中式, 西式还是中. 西结合式, 办得这样隆重, 都是希望新人们珍惜这段感情, 遵守自已的承诺, 携手前進, 有一个美滿的家庭. 。

2012,10,26于美国密歇根大学

[上一篇] | [下一篇] [返回标题列表]
版权所有©朱軾医生   设计制作:彩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8649号   
您是第5189412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