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
发布日期:2020-11-20 信息来源:自作 作者:朱 轼 浏览次数: 1748 次 |
|
自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作为中小学生,你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笨”,作为家长及教师,你们千万不要认为学生“笨”,伤害了青少年的自尊心,加重了他们的 自卑感,就会断送他们的前程,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就会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一个父亲的感悟
我的儿子今年七月份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毕业,并通过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面试被录取为研究生,对方提供全额奖学金,八月份开始了他赴美留学五年,攻读博士学位的生活。儿子英姿勃发、充满自信地通过首都国际机场安检窗口,一步一回头地向我们招手,向国际航班候机厅走去,他妈妈不断抹眼泪,默默为儿子祈福,我却感触颇多,喜忧参半,高兴的是儿子赶上了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好时代,遇上了这样好机会,能够为祖国为社会为人类多作些贡献,同时我们又多了一份牵挂和思念。儿子能走到这一步也是出乎我们意外的,因为在小学、初中他并不被学校老师看好,认为他太一般了,甚至有点‘笨’,太老实了。
一个“笨”字差点阻碍了他的前进,葬送了他的前程。经过他本人的努力,经过我们家庭、学校的正确引导,他逐步摆脱了“笨”的阴影,树立了自信,勇敢地参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竞争中去,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正确对待智力测试大概是入幼儿园第二年,五岁左右,不知是哪家医院来了几位医务人员对儿子所在班级的小朋友作智力测试,每位家长还交了几元钱,下午接儿子回家,幼儿园将测试结果给我,我一看肺都气炸了,测试总分最高10分,儿子仅5.6分,医生在意见栏中写到,经初步测试,你的孩子智力属中等偏下,今后需加强智力开发,作什么,注意什么,吃什么写了一大堆。我脑子都昏了,自己这么可爱的儿子,智力中下等,属“笨”娃娃行列。我又不好在儿子、他爷爷面前发作,只是气,恨不得找到那几位医生问个明白,尽管不愿接受,但是娃娃“笨”的阴影在心中抹之不去了,也只好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任其发展。同时又不服输,也和当今的家长一样,怕娃娃输在起跑线上,送儿子去参加绘画班、手风琴班、电脑班、书法班、围棋班,儿子对这些兴趣也不浓,最后也因各种原因不了了之。
怎样对待智力测试呢?怎样对待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呢?我个人认为,少年儿童不必去参加这类测试活动,人群智力的分布也和其他事物一样,都呈正态分布,所谓两头小,中间大,顶尖的出类拔萃的,很差的都属少数,多数人都处于中间状态,如果测试结果下来,你的小孩处于中间状态,或中下对他本人和家长心理上都会投下阴影,影响他的发展及外人对他的认识,容易诱发自卑情绪,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呢?那么就让家长及孩子都自认为自已是顶尖人物吧!这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参加奥数班,帮助儿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三年级上学期儿子放学回来对我们讲,班上要办一个奥数班,愿意参加的报名。我知道教儿子数学的吴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已教书育人几十年了,把儿子他们这个年级教到小学毕业就要退休了,她经常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班讲课,本来是四年级才举办奥数班,她考虑到自己在教这个班的数学,就提前一年举办,以利学生学习水平提高。我们夫妇二人晚饭后,瞒着儿子到吴老师家去一趟,一是想了解一下办班的事情,二是替儿子报名,结果下来,让我大失所望。
我们把我们来的用意讲完了,吴老师很委婉的讲:“我看您们小孩把现在的课程学好就行了,奥数班就不参加了。”我听后感到格外震惊,想不到自己的小孩真的是中下水平的“笨”娃娃。我们担心不让儿子参加奥数班会让他产生自卑想法,认为好同学都参加了,自己不参加,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行了。我们向吴老师提出来:“还是让他参加吧,今后有困难再退出来也行。”吴老师也很理解我们当家长的心情,答应下来。
从吴老师家里回来,我晚上都没睡好,儿子是不是“笨”娃娃的想法又冒了出来。我想,儿子可能智力真的有缺陷,我们夫妇结婚时都是“超”大龄青年了,从医学角度讲,女同志生育期最好是18-23岁,这个时候卵泡发育最好最成熟,孕育出来的小宝宝也是最聪明最健康,儿子母亲生他时已是30岁的人了,大龄产妇的生育能力已经受到某些限制,所育子女自然也要受到不良影响。我又想,照现在的生育观点看,婴儿一离开母体即应喂养,因为那时婴儿的独立代谢已经开始了,尤其是脑代谢需氧需糖代谢十分旺盛,因为婴儿的头部占全身长的1/3还强,自身储备能力又有限,一旦缺氧缺血缺糖,首先受损的就是脑细胞,智力当然要受到影响。国外有观察,生下来即喂葡萄糖的比晚几小时喂养的,智力要强许多,越晚喂,脑细胞处于无糖代谢越久,只能越差。又想到,儿子母亲生他时,我国产科学中“婴儿疲劳,需要休息”的理论还占上风,认为婴儿在出生时他们也在挣扎,十分疲劳,出生后让他们休息几小时甚至半天,等他们缓过气来,才开始喂养,儿子头天晚上11时出生后,第二天下午才抱出来喂养,遇得巧他母亲一点乳汁都没有,最后仅喂一些稀释牛奶,加之喂奶瓶方法不当,差一点发生窒息,引起新生儿肺炎。思前想后,越想越感到儿子智商有问题,真的属于“笨”的那类。但是,心里又不服输,不能让孩子落在别人后面,我对儿子讲:“要求不高,吴老师布置的作业,包括奥数的,你都把它按时完成。”
由于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儿子对吴老师布置的奥数作业也老老实实的去作,奥数班有一定难度,要完成作业也就需克服一个个困难,不懂他就缠着老师问,每周一次奥数班都坚持下来,做题的成功率不断提高,也受到老师不断的表扬,逐渐有了信心,不象有些小孩认为奥数班是额外的,作不起题也没有什么,完成奥数班作业不认真,实际上就是放弃了锻炼机会。儿子踏踏实实作事,起到了勤能补拙的作用。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要感谢吴老师,感谢奥数班,不仅是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作题的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关键是帮助儿子掌握了一技之“长”,帮助他树立了信心,自己认为自己也能像那些好同学一样完成“难”题。小孩子所学课程中也应有选择性的相对“强”项,这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娃娃其实并不笨,只不过兴趣所在不同
儿子6岁半进入小学,他的成绩太一般了,一、二年级所学东西那么简单,他都不知道怎样学,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一完就不知搞什么了,看动画片,玩变形金刚,语文、数学都是八、九十分,别的小孩常常是双百分,我看到这种情形十分着急,“笨”娃娃的阴影又出现了。但是,我们家长并没有放弃,想方设法激发他学习的兴趣,买书买磁带让他看让他听,他似乎也不来劲。相反,他对他班上几位成绩拔尖的同学十分羡慕,认为别人聪明,自己不行,有些“笨”,对这种隐隐约约出现的自卑心理,我感到十分着急,有一次看到他对语文造句半天反应不过来的样子,我脱口而出指责他:“你怎么这么笨呵!”我看他眼眶中一下子有眼泪了,我感到十分后悔,不该这样说话,他自己也在着急呢!事后,我和他妈约定在孩子面前不说“笨”字,也不过多举同龄的小孩子为榜样,以免相形见拙,影响情绪,鼓励他努力,继续保持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帮助他树立信心,战胜自卑。
司马迁的教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时间,我们还是带他出去玩,记得小学三年级寒假春节时,我们带他参观自贡恐龙灯会,他对各色各样的灯不感兴趣。到了恐龙自然博物馆,他却兴趣十分浓厚,跑上跑下,自己去看标本的说明书,去看各种文字图片资料,不懂的地方就问,他自己徜徉在恐龙的世界中,一点都不感疲倦,始终都是那样精神饱满,求知欲特别旺盛。我感觉,我们儿子不笨,只不过学习的兴趣未调动起来。为什么小孩对恐龙那么感兴趣呢?因为恐龙在地球上曾经昌盛2亿年,一时突然整个物种都消失掉了,仅留给我们一堆堆硕大无比的骨骼化石,一颗颗坚硬的恐龙蛋,有无数的未解之谜,人们对恐龙充满了好奇,这就能更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加之好莱坞大片的渲染,小孩对此更是痴迷不改。这是好事,它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带动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也是发达国家天文学受到那样大的追捧,天文馆林立的原因,因为广大的宇宙有太多太多的未知数,需要我们人类去求解。这种求知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一时看不到的。现在看来,我们对儿子的智力开放太晚了,当时我们忙工作,忙学习,忙晋升考试,没有给他讲故事,也没有给他买儿童读物,一切靠他自己努力。
反复克服自卑心理。儿子进入初中第一周,班上同学排座位,当时儿子视力已经下降了,他完全可以要求坐前几排,但是他未向老师提出来。回家问其原因,他讲:“别人都是保送生,当然应坐前面嘛。”言下之意自己是花钱的择校生,矮人一截,不好去与人争。显然,自卑的心理仍在作怪。联想到当初花钱择校时征求他的意见,他就不愿意择校,其理由就是别人都是保送生,成绩好,自己成绩不如人,去了可能受歧视;到分配的学校中去大家彼此一样,说不定自己还能鹤立鸡群呢。儿子的考虑也是有道理的,在众多未被保送到重点初中去的小学毕业生中带有普遍性。当时,我们夫妇二人也到这两所学校去看了一下,校舍环境差不多,但是,去所分配的学校的毕业生中,许多家长都在忙择校,到实际开学时,分配学校的生源结构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好的,比较好的都走了,留下一些相对差的,或父母能力有限的学生,这些学生及家长都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可能出现厌学情绪,课堂纪律都难以保证。我们考虑再三,尽管经济条件有限,也替孩子寻找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于是,四处找人联系择校。一流重点初中要价太高,动辄三、四万,我们出不起,退而求其次,上二流重点初中。想不到,当初我们担心的一点,儿子怕不被那些同学认同,产生自卑心理果然出现了。
在这时,我对他讲:“在成绩方面,同学之间可能会有差异,但在人格,权利方面是平等的,你的视力不好应该向老师讲,在相同的条件下给予照顾,你不去讲,我去讲。”儿子听到这话,怕我去讲,他自己去对班主任赵老师讲了,他回来讲:“赵老师讲,考虑到同学们的视力都不好,今后采取定期轮换座位的办法,前后轮换一月一次。”我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我们也替儿子配了一副眼镜,他小小年龄就参加到眼镜大军中去了。
要想被别人认同,要求他人来适应自己,大至国家小至个人都是不可行的,只有靠自己的实力。我对儿子采取的办法,不施加压力,不定目标,要语文多少分,数学多少分,只是鼓励他继续对数学多下工夫,争取好成绩。半期考试下来,他的数学在班上名列前茅,数学老师看到他小学数学成绩,入学摸底数学成绩都不错,就指定儿子为班上数学科代表。这样一来,儿子的情绪高涨,自我心态也好,他又认为,那些保送生也无什么了不起,成绩(主要是数学)还不如我。我意识到儿子的心态已矫正过来了,现应警惕他出现骄傲自满情绪。为了保住他数学科代表的地位,他就更加努力学习,加之同学向他请教,他的感觉更好,与班上同学彼此认同了,找到了归属感,我认为这种偏科找感觉的方法是一种好方法。
中小学生的“偏科”除了是兴趣所在外,实际上他是从中寻找自我,寻找自信。某一科上去了,也会带动其他科目,大可不必紧张,更无必要将某科压下来,要求门门都上去。
我去年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有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有两种结构有差异的脑细胞,一种有利予记忆、叙述、作形象思维;另一种有利于计算,作逻辑思维。不是每一个人这两种脑细胞都很发达,在同一水平上,有优有差,这也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语文强,为什么人有的人数学强,这是有生理解剖基础的。强求每一个孩子数、理、化、语、音、美、外语都十分好,同步前进是不太可能的。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青少年都有两种普遍存在的心理,一是“从众”,如和其它伙伴一起追捧某个明星,成人则表现为股票市场上跟风走,另一种是“出众”,总是希望引起别人,如老师、同学、心中的偶像、父母家长对自己的重视,希望别人多看自己几眼,如不少少男少女头发染成各种颜色就是这种心理。学生偏科实际上是寻找自我良好感觉,希望在这方面出众,引起人们的重视,自我也获得成就感,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好呢?可以引导,不要限制,更不要扼杀。
踏踏实实学好每门功能。老师在评价我儿子时常讲:“你们儿子不是很聪明,但是做事很踏实。”我想,踏实是一个人做事的原则,也是我们三代人的特点,爷爷当了几十年的会计也是踏踏实实,未出现一笔错账、糊涂账,家务账也是日结日清,我们夫妇二人工作也算是踏实,负责,病人及家属、领导对我们的工作还是放心的。儿子进初中后学校也开办了奥数班,许多同学报名,儿子也报了名。几周下来,他们奥数班老师讲,那么多学生,只有你们小孩一个人是认真完成了每次作业的,做完每一道题。正是由于这种踏实认真的作风,使他学习逐渐有了长进。
儿子在北大读书四年期间,每年我都要利用出差开会的机会,到北大去看看他,到他宿舍内坐一坐,和他的同学摆谈摆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也看看他们的学校生活。我也和儿子的导师见了面,谢谢他们对儿子的培养。北大本科生科研指导老师孟老师对儿子的评价很不错,他讲:“你们小孩学习工作都很踏实,别人讲放假了在家中或学校内看了书作了事,我不太相信,但你们小孩讲,我是相信的。”这次送儿子到北京准备出国,我们夫妇二人又和儿子一道去看望了他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刘教授,刘老师讲:“他的成绩不是系内最好的,但他的科研思维有创新,能抓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不断地做下去,一个小题目也慢慢做出大文章,他就是要把问题弄懂弄明白才罢休。他的科研表述也不错,很清楚。”我想就是这种踏实的精神成全了儿子的学业,任何人离开这种精神都不会有成就的。
与同学友好相处,当好“小老师”。儿子是数学科代表,有同学向他求教,我都要求他认真帮助,耐心讲述,不能图省事直接告之对方答案,这样既害人又害己。他有时回来抱怨“今天自习课又未作成什么事,都让同学给占了。”我就讲,“教学相长,给同学讲题也是学习,十个同学十个问题,你就复习了十道题了,这多好!”在升高中,高考前我们家的电话成了儿子同学的数学热线,我们都要求他耐心解答,共同商榷。不像有些家长担心影响自家小孩的学习,将电话锁了,我们仍是任他们打,任他们讲。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我读医学院时,班上有二位藏族同学,他们汉语差,基础差,我很乐意辅导他们,经常课后陪他们到标本室看标本,边讲评边看书,从中都获益不少。所以,我一直主张,鼓励儿子当小老师,自己读透书,搞明白,再去给别人讲。我想通过这些锻炼和培养,今后儿子作不了什么大事,当一个老师也是可以的。高中毕业,他的数学老师讲,你们儿子努力学习,又乐于助人,把班上的学习风气都带动起来了,对他的评价很高。
通过与同学互帮互教,儿子与同学的关系也很融洽。我经常叮嘱他借同学的物品、书籍、钱一定要记住按时归还,不要贪图小便宜,与同学一起游玩,争取自己主动付款。也有意识地让他邀请同学来家玩耍,或是到其他同学家去玩,增进友谊,促进了解。这有助于独身子女的成长。初、|高中六年,儿子未与同学发生一起争吵、打架,也未听到他对老师、同学诋毁,贬低的话语。
儿子考取北大,原小学老师不太相信,认为不太可能,是否有其他偶然因素;高中老师却不相信儿子是一位“钱学生”,从小学升初中是花了钱的,认为他高中成绩那么好,不可能是花大价钱来读书的学生。这些都带有片面性,从另一方面来讲,青少年的成长可塑性太强了,“从三岁看八十”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应该改一改,以“变”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经过积极正确的引导,再“笨”的娃娃都能成材。
儿子四年前以总分669分,数学单科成绩近满分的成绩考取北大天文系,入校后又攻读双学位,增加了一个应用数学专业,大一至大二,每年必修课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名,英语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托福,GRE考试,获得了北大五.四奖学金一等奖,评为北大的三好学生。他又参加北大倡导的本科生科研活动,在长江学者孟教授的指导下,参与了相关实验,完成了论文,并发表在相关物理学报上,并获得2004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科基地本科生科研优秀项目奖”,大四时在长江学者刘教授指导下又开始毕业论文的工作,经过努力他的毕业论文完成得很好,被北大天文糸评为优秀学士论文壹等奖,他的导师也要求他尽快用英文书写出来,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又被北京大学评为2005年优秀毕业生。在北大数学科学院授于第二学位仪式上,因为他成绩优秀代表所有第二学位的学生上台发言,这些攻读第二学位的学生中许多是当年各省、市高考文理科状元。
信心十足,作出自己的选择,走自己成长之路进入大四,一开学老师同学就在谈论保研、考研、出国读研的事。北大规定参加保研的同学就不要再申请出国,出国读研就不参加保研,以免将保研的名额浪费了,北大教师根据这两,三年赴美签证通过率不高的事实劝同学们参加保研为好,到时通不过签证两头都耽误了。儿子成绩优秀,系上推荐他参加保研,我们作父母的也希望他参加保研,认为这样稳当一些,风险小。但是,儿子不赞成他认为,以往的路都是你们为我设计的,现在我要走自己的路,出国深造可以尽快学到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我们担心万一通不过签证,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儿子不这样认为,他讲,通过申请出国读研,我的外文水平会有很大提高,知道了怎样办这件事情,既使失败,明年我再参加考研,我相信我有这个实力能考上北大或科学院的研究生。我们见他决心己定,言之有理,也表示理解和支持,并表示出国不成就在北大附近租房住一年,在北大旁听课备考。
环环决心走自己的路,11月份他就向学校正式递交了放弃保研,申请出国读研的申请。他就忙于准备资料、上网查看相关学校天文物理专业的介绍,又申请了一个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以方便对方在网上扣除报名费、注册费,我们全力支持在这个卡上存入所要求的现金。那一段时间,儿子也十分辛苦,又要忙毕业论文设计,未完课程的听课作业,第二学位的听课考试,又要忙申请国外有关学校的报名,我们经常晚上十一、二点打电话过去,他还未回宿舍,我们为他的休息健康着急,他还无所谓。事后才知道那一个多月他向美国、加拿大二十多所名牌大学递交了入学申请,内容包括在北大这三年多的各科考试成绩单,三位导师的推荐信,个人简历,所完成论文的复印件,由于各个学校的要求不一样,也就是讲,那一个多月他写了二十多封不同规格版本的英文信,他也忙累了,从这反反复复的书写中他也获得了很多知识和提高,也有个别同学嫌申请太麻烦费时费力费钱,缺乏自信也就放弃了,申请工作也是一场意志和信心的较量。
在等待对方消息的时间,也是使人十分难熬的。寒假快结束了,终于接到密歇根大学要求在北京或上海面试的通知。我们悬起的心才稍稍平静下来,又担心面试的结果,面试是三选一或多选一的,淘汰率也是很高的。三月初在北京面试后,又苦苦等正式录取通知书,我们也是暗暗着急,希望能听到佳音。每天都盼望儿子的电话和短信。终于,三月底环环接到了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录取信件,学校提供全额奖学金。此后,儿子又相继接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及其它学校的录取或面试通知书,经反复比较,并听取他人的意见最终选择了密歇根大学,因为密歇根大学天文台是世界最好的天文台之一。事后我们才知道儿子成为密歇根大学天文系唯一的外籍研究生,是因为他的前两届北大毕业的师兄在那里攻读博士学位工作努力成绩突出,所以密歇根大学的老师看好北大的学生,在全球数百位申请者中选中了他这位本科生。我们和他都有同感,要好好感谢那两位师兄,其中一位今年博士毕业即将到哈佛大学全美宇宙中心从事博士后的工作,我们也希望儿子珍惜这来之不易机会,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为北大争光为祖国争光。
转眼,儿子就出国留学去了,也无什么了不起,想到儿子的成长过程,想到自己作为一个家长为儿子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也是有许多感受的,梳理一下,写出来对我个人来讲是一个反思,对他人来讲可能有一些帮助,我感到天下没有“笨”孩子。建立自信是关键。
2005,12.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 [返回标题列表] |
|
|